本書是對“魁閣”時期六個田野點的再研究。1940年代初,一批受過系統(tǒng)訓練的社會學家、人類學家在云南的多個村鎮(zhèn)中開展了系統(tǒng)的實地研究,帶著他們的關懷、問題對這些村鎮(zhèn)的基本狀況做了系統(tǒng)的學術性呈現(xiàn)。差不多八十年后,本書作者們帶著對前輩學者所關懷問題的理解,再到這些村鎮(zhèn)去,看看這些村鎮(zhèn)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本書試圖從經濟生活、村
《長短經》(又名《反經》)由唐人趙蕤著,有是非、得失、長短、優(yōu)劣的意思。紀曉嵐編撰的《四庫全書·〈長短經〉提要》說:“此書辨析事勢,其言蓋出于縱橫家,故以‘長短’為名!彼蕴埔郧暗娜A夏歷史為論證素材,集諸子百家學說于一體,融合儒、道、兵、法、陰陽、農等諸家思想,所講內容涉及政治、外交、軍事等各種領域,并且還能自成一家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努爾哈赤、皇太極時期西藏地方財政支出;順治時期西藏地方財政支出;康熙時期西藏地方財政支出;雍正時期治理西藏地方財政支出等。
本書較為全面和系統(tǒng)地對兩漢的治羌政策進行了論述,對于前人研究成果,進行了綜合、梳理,在此基礎上,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見解。本文最大的特色和創(chuàng)新點,是將治羌政策放入兩漢整個民族政策中予以整體的考察。
唐朝的長安長什么樣?太極宮、大明宮、興慶宮……皇帝到底住在什么地方?唐朝是如何進行城市管理的?在長安如何買房?化外人,化內人,誰是大唐自己人?外國人在長安是怎樣生活的?唐朝長安的流行時尚什么樣?唐朝都有哪些娛樂?唐朝流行什么桌游?武則天喜歡什么游戲?唐朝的交通規(guī)則是什么樣子的?唐朝可以去街市
本書從歷史演變的角度研究宋代科舉制度,勾勒其演變輪廓,追問為什么,即宋代科舉制度演變之深層原因,并盡量給出合乎歷史真相的回答。內容涉及宋代君王治國理念、宋代獨有政治生態(tài)、宋代相關政治制度、宋代特殊歷史現(xiàn)象和歷史事件等。作者在開闊的視野下,從容俯仰宋代科舉制度演變之路,以全新的思維構建了宋代科舉制度史。
本書以東漢士人清議活動及由此引發(fā)的士人思想文化變化作為研究對象。書中對清議的文化涵義和古代清議傳統(tǒng)作出了較為全面的考察,系統(tǒng)梳理了東漢士人清議產生的時代因素和文化背景,并就黨人清議和名士清議的表現(xiàn)形態(tài)及其政治性與輿論性進行了探討,補充或糾正了前人相關成果中的不足。在對清議的方式與傳播方法作出分析的基礎上,書中著重探討了
地處湘鄂邊山地的容美土司,向來以高度的國家認同、繁榮的土司文化著稱。容美土司以疆域認同為前提、文化認同為基礎、政治認同為策略、身份認同為核心,歷經借位式、矛盾式、依附式、主體式認同階段,逐步建構、積累、沉淀了強大的國家認同。本書以中觀視野為主,結合宏觀和微觀研究視野,注意挖掘偶然事件背后的結構性力量,以容美土司作為分析
明初東南沿海地區(qū)生活著一群身份復雜的人,他們多以灶為籍、以鹽為業(yè),借此而成聚落。本書廣泛利用民間文獻,深入理解民眾生活,揭示這一群體生活地區(qū)社會演化的基本特征和邏輯。明中葉以降,市場化進程加速,商業(yè)資本開始進入并逐漸主導鹽場經濟。與這一進程相結合,在受海水濃度變化影響的具體社會生活中,鹽頭、鹽灶、宗族、商垣等民間自組織
宋朝物質賞賜類型多樣,涵蓋內政外交等諸多領域。物質賞賜的廣泛應用是宋朝經濟管理發(fā)生重大轉變的表征之一,也是諸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深刻地反映了處于唐宋變革期的中國傳統(tǒng)社會若干因素的漸變和突變,折射了中國古代重要轉折時期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fā)展。宋朝物質賞賜推行的廣度和力度史無前例,同時又掣肘于“三冗”局面和日漸窘迫的財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