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能否改變潮水的方向》是青年科幻代表作家陳楸帆的首部科幻評論隨筆集,是一個科幻小說家對中國科幻文學現(xiàn)場的親身觀察與思考!癛EAD單讀”章節(jié)收錄十余篇書評,系列呈現(xiàn)了華語科幻創(chuàng)作圖景的多樣性亞文類——或然歷史寫法、推理+科幻、修真+科幻、哲學思辨+科幻、賽博朋克、女性主義科幻......所謂的軟科幻/硬科幻之分,實
選本編纂不僅僅是一個視角、領域和研究對象,更是一種方法論的體現(xiàn),它以“選”“編”的方式集中了文學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本書以選本編纂為視角、領域、研究對象和方法,嘗試探索當代詩歌研究的新可能、新路徑和新模式。本書認為,在中國文學的現(xiàn)代轉型過程中,新詩的地位雖然有很大程度的下降,當代新詩選本的編纂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方現(xiàn)代性的沖
作為一個和中國當代文學共同成長起來的學者,程光煒的文學解讀向來有他獨到的角度和力度、細膩與宏觀。對四十年來的新時期小說,他既是觀察者,也是參與者,他的精神成長與這些小說所呈現(xiàn)的時代思想走向一直血肉交織,難分難離。本書通過對新時期重要的小說文本進行細讀,重新清理了一個時代的文學成像,同時這也是作者對自我的知識及思想經驗的
本書探討和呈現(xiàn)了百年來不同時期漢語新詩言說或命名崇高性的基本狀況,描繪出一個世紀以來詩人不斷尋找詩意發(fā)明依存的基礎、迎向詩意“空白”的卓絕努力。書選擇了若干具有代表性的象征結構,以點帶面地探討它們的生成演變歷程,盡力勾勒出各代表性的象征結構之間的遞變關系,書中有詩學問題的梳理和辨析,也有文本的闡發(fā)和細讀,揭示了百年漢語
本書將書局目前有版權的葉嘉瑩的圖書整體進行包裝規(guī)劃,做成32開精裝,附葉嘉瑩先生講課音頻,以饗讀者。系列包含10種:《葉嘉瑩說初盛唐詩》《葉嘉瑩說中晚唐詩》《葉嘉瑩說杜甫詩》《葉嘉瑩說漢魏六朝詩》《葉嘉瑩說阮籍詠懷詩》《葉嘉瑩說陶淵明飲酒詩及擬古詩》《葉嘉瑩說詩講稿》《迦陵詩詞稿》《迦陵講賦》《唐詩應該怎樣讀》。
本書是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清初遺民小說研究在研究過程中搜集的評點資料的總匯,分為文言和白話兩個部分,主要包括小說的序跋、提要、識語、凡例、尾批(回末批)等,特別是收錄了一些學界較少關注的評點資料。
苗族史詩《亞魯王》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被文化部列為2009年中國文化的重大發(fā)現(xiàn)之一,東郎是苗族史詩《亞魯王》的唱誦者和傳承者。因《亞魯王》演唱場域神秘而小眾、禁忌而肅穆、雄厚而悲壯、完整而活態(tài),麻山苗族通過葬禮儀式上的完整唱誦追尋往生后的場景,這種對死亡后的想象成為對自我生命的終極關懷,進而形成從道德自律到行為自律
本書是一部關于《詩經》的文化隨筆,也是曲黎敏解讀《詩經》系列的第一本。在這本書里,作者解析了《詩經》的起源及意義,對“風”“雅”“頌”中擷取的數(shù)十首代表性名篇進行了獨家、深入的賞讀,不是囿于字詞、文本的梳理,而是對愛情、婚姻、男女、歸寧、孤獨、命運等諸多人生主題進行了深刻的思考和詩意的表達,深掘詩教與社會、家庭、美及人
本書以民國報刊賦(以下簡稱“民國賦”)為研究對象,具體指向民國時期時人發(fā)表于報刊上的賦作,力求系統(tǒng)梳理賦體文學在民國時期的發(fā)展情況。書凡十章,前五章著眼于民國時期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報刊上登載的賦作,第六至第八章關注民國報刊登載的仿體賦作,分別對刊物概況,所登載賦作的數(shù)量、內容分類、特點及意義等進行論述;第九章總述民國報刊
本書是一部關于古典詩詞的文學評論集,作者選擇了中國古典文學史上知名的九位詩人:屈原,李陵,曹丕,陶淵明,杜甫,歐陽修,李清照,文天祥,吳梅村,從詩歌出發(fā)講解他們的生命處境和人生態(tài)度。讀者會發(fā)現(xiàn),我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遇到的那些終極問題,古人也遇到過,那些焦慮、痛苦、壓抑、歡喜,古今相通;其中蘊藏的古老智慧,也會給現(xiàn)代讀者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