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本介紹極地生物的科普圖書。南極嚴酷的自然條件極大地限制了陸地動植物的生存,但是南大洋卻是一個生機盎然的世界,這里無論是海洋生物的種類還是數量都非常可觀。南極磷蝦作為生物底端的存在,將鯨、海豹、魚類和海鳥等生物養(yǎng)活,各種生物彼此之間形成了一個南極獨特的生物鏈。與南極一樣,北極地區(qū)也覆蓋了茫茫白雪,除此之外,在其周
從傳說的貓妖,到身負重任的驅鼠大將,再到家庭中的喵星人,貓在人類社會中地位的變化,是近現(xiàn)代史的一面鏡子。 貓的近現(xiàn)代,是貓終于成為貓的時代。人們不再心懷畏懼,將貓視為妖怪或神明,也不再用忠義等道德準則去評判它們。然而近代化又讓人們以是否有用去衡量它們,大肆飼養(yǎng)與大肆捕殺反復上演。直到20世紀中后期,貓終于開始以自身的形
每種生物都在溝通,如同生命不停地提問。驚奇的生物行為、奪目的視覺資訊、高赫茲的聲音信號,顛覆人類對森林寂靜安詳的既定印象。動物不只會說謊,植物心機很深,為了自身 利益,自然界會互助、斗智、耍詐,溝通場面熱鬧非凡。生物間有著各種意想不到的溝通、互動,鳥鳴、同類碰觸、夸張的求偶舞、鮮艷的花色、植物的移動……所有稀松平常的
《親密關系》是一本動物科普書,探討動物之間或親密、或依存、或競爭等復雜的個體關系!皠游锏奈Α苯榻B動物之間形形色色的求偶方式;“母性”一文探討不同動物照顧幼崽的獨特方法;“大象的家庭紐帶”詳述動物王國中最牢固的家庭關系;“神奇的動物家族”以猩猩、海豹等物種為例,討論動物對下一代的投入和付出。
實驗動物被視為生命科學與醫(yī)學領域的研究基石和藥物安全性的監(jiān)督者,支撐著醫(yī)學研究的框架,縱觀以往,每一項醫(yī)療革新和藥物的誕生的背后,都有實驗動物的支持。本書旨在向大眾打開一扇通往生命科學知識之門,讓更多人了解生命科學飛速發(fā)展下實驗動物行業(yè)的現(xiàn)狀及其幕后英雄,從而提高公眾對生命科學及實驗動物行業(yè)的認識和關心。本書從實驗動物
寧波大學海洋生物陳列館現(xiàn)有館藏軟體動物雙殼類標本約1000種、5000件,《海洋生物館藏標本圖鑒——軟體動物雙殼貝類(二)》收錄了其中的480余種!逗Q笊镳^藏標本圖鑒——軟體動物雙殼貝類(二)》**篇為總論,介紹雙殼類的主要特征、生活習性和經濟價值,論述了雙殼類的分類系統(tǒng),并列出了到科級分類階元的分類檢索表;第二至
本書是將動物組織學與組織病理學結合編寫的彩色組織圖譜,共分為三篇,主要闡述了細胞、上皮組織、固有結締組織、軟骨與骨、骨髓、肌肉組織及其常見病理變化,器官、系統(tǒng)的組織學與病理變化,以及40種傳染病、寄生蟲病和營養(yǎng)代謝病的疾病病理。本書通過對每一種組織學內容和每一種病理變化或每一種疾病進行簡要文字敘述,并結合彩圖直觀展示的
本書為“中國自然生態(tài)圖鑒”復合出版工程之一,由海峽兩岸多位海洋魚類分類專家聯(lián)袂編著。中國海岸線長達18000多公里,管轄海域約300萬平方公里,相當于我國陸地面積的1/3,同時還分布著面積大于500平方米以上的島嶼5000多個,屬于海洋大國。中國近海海洋生物物種繁多,脊椎動物中以魚類為主,約近3000種,包括軟骨魚20
《南海底棲動物常見種形態(tài)分類圖譜》(上冊)是在對南海近岸采集的海洋底棲動物常見種進行整理和鑒定的基礎上,結合海洋底棲動物分類學領域國內外最新研究進展撰寫而成的。共收錄了7門79科223種底棲動物,包括多孔動物(3科5種)、刺胞動物(13科23種)、扁形動物(2科4種)、紐形動物(6科8種)、線蟲動物(11科27種)、環(huán)
本書作者劉建平及其團隊在我國西南地區(qū)開展鳥類研究多年,收集了大量鳥類的繁殖數據,在本書中作者系統(tǒng)收錄了我國西南地區(qū)一百種常見雀形目鳥類,對其鳥巢的特征信息及營巢生境、成鳥、巢、卵和各階段雛鳥的特征進行了描述,并配備了精美的照片。書中所收錄的鳥類除了部分僅限于我國西南地區(qū)分布外,還有部分物種也見于我國其他地區(qū)。通過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