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源自作者在1930年11月在劍橋大學舉行的講座,其核心觀點是:天文學和物理科學的研究成果注定會極大地改變我們對宇宙整體的看法,以及對人類生命意義的理解。作者認為,相關問題最終屬于哲學討論的范疇,但在哲學家發(fā)言之前,科學應當先提供已確認的事實和暫定的假設。因此,本書正是基于這一思路編寫,在闡述基本物理概念和研究成果
黑洞是什么?引力波能帶給我們哪些宇宙信息?是否可以將火星改造成一個宜居星球?我們能進行時間旅行嗎?宇宙中是否還有其他智慧生命存在?這些問題看似遙不可及,但卻與人類的命運息息相關。本書從古代樸素的宇宙觀講起,到現(xiàn)代天文學對宇宙起源和演化的深刻洞察,通過42個引人入勝的問題帶領讀者探索宇宙的奧秘。作者將科學背景、人物故事、
本書從阿波羅八號拍攝的著名“地出”照片展開,作者從歷史學家的角度深入闡述了人類在第一次完整見識地球的全貌后,對地球、對自身產(chǎn)生的全新的領悟。作者打破傳統(tǒng),并非沿著時間順序,陳述人類技術的發(fā)展史,而是在著重講述“地出”照片之后,整個人類達成共識的一種全新的宇宙觀:從38萬公里的太空回望地球,人類更加清晰地認識到,人類只有
明末清初中西文化交流出現(xiàn)了一個高潮,西方的科學知識大規(guī)模的傳入中國。這一時期大量新的天文概念、天文數(shù)據(jù)以及計算方法涌現(xiàn)在歷法家們面前,經(jīng)緯度的概念正是其中一個最能體現(xiàn)中西歷法匯通的重要新元素。經(jīng)緯度概念伴隨地圓說傳入中國,不僅更新了時人的地理知識以及沖擊了天圓地方的傳統(tǒng)的宇宙觀,而且對歷法的編制產(chǎn)生了影響。在明末改歷的
現(xiàn)在地球上的時間和空間,是受到本初子午線,也就是0度緯線約束的。但是,在19世紀以前,世界各地存在超過25條不同的本初子午線,分別位于巴黎、北京、倫敦格林尼治、華盛頓,以及自托勒密以來歐洲選定的傳統(tǒng)位置——加那利群島。最終,以通過格林尼治的經(jīng)線作為本初子午線,成為最務實的選擇。本書不僅全面翔實地敘述了今天國際通用的本初
本書是一本經(jīng)典且開創(chuàng)性的天文學指南,近30年來一直是初學者和資深業(yè)余天文學家首選的野外指南。第四版完全更新了特倫斯·迪金森和艾倫·戴爾的寶貴手冊,樹立了天文指南的新標準,將成為下一代觀星者以及長期愛好者的試金石。本書全面反映了最新的觀測技術和設備信息,經(jīng)過大規(guī)模修訂和擴展,增加了48頁,總頁數(shù)達到416頁。全書配有全新
宇宙究竟從何而來, 又是如何有了今天的模樣? 人類為什么要登月? 什么樣的人才能被選為登陸火星的宇航員? 太陽風暴的破壞力究竟有多強? 奧陌陌到底是什么? …… 數(shù)千年前,人類便開始仰望和探索頭頂上這片浩瀚的星空。從肉眼觀測到使用望遠鏡,再到發(fā)射空間探測器,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從未停止。過去幾
這是一套將海洋由淺至深、天空由低至高、陸地由表至里進行層層揭秘的科普系列繪本。我們腳下的陸地到底有什么呢?本書將從腳下的土地向下挖,以地表到地心的深度為線索,其中講解地底的動植物、地質構成、火山爆發(fā)、地下溶洞、地下基地等一切關于地下的秘密都能在書中找到,通過全景畫展示、講解它們形成原因,以及地理學、考古學知識,滿足孩子
《漢譯名著日歷》每日擷取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一書一語,配以作者像或是相關主題的精美插圖,油畫、版畫、水彩、雕塑不拘一格。 今年漢譯名著日歷采取橫版雙環(huán)樣式,圖文位置進行了全新調整,內(nèi)文色條統(tǒng)一放在右側,便于打孔穿環(huán)。橫圖采用整鋪方式,用紙啞光櫻花,最大程度還原了圖片的色彩和質地。外包裝盒繼去年將綠色作為主色后,今年采用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地支,據(jù)從出土的甲骨文考證,古人常用來紀年月日時。關于其起源有多種傳說,綜合來看普遍認為天干地支源自于古人對天象的觀測以及對植被動物等生靈的關注與記錄,呈現(xiàn)出天與地在時間流轉中的變化。本書以“天干地支”為切入點,從起源講起,不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