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府學是與詩經(jīng)學、楚辭學、詞學、曲學并列的古代文學專門之學!稑犯畬W》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首都師范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國家一級學會“樂府學會”主辦,研究對象遠涉先秦,近及當代,研究領域涉及音樂學、文學、文獻學、考古學、民俗學等多個學科,在樂府文獻、禮樂制度、音樂形態(tài)、名家名作、樂府詩歌的制作與時代關系、海內(nèi)
該書以文本細讀為基礎,將小說解讀、倫理批評和敘事學分析有機結合起來,從作者、作品和接受等角度對我國古典小說內(nèi)容和形式的“美善相濟”進行闡發(fā)。闡發(fā)時,既有對小說內(nèi)容和形式的分析,又建構了意圖倫理、故事倫理、敘述倫理、接受倫理的研究框架,彌補了國內(nèi)敘事學研究對古典小說關注的不足,完善了敘事倫理的理論構建,突出了敘事學研究的
本書的詞條有近400條,水、故鄉(xiāng)、父親、輕與重、快與慢、敘事與抒情、昭通與昆明……這些詞條,既浸透著作者對雷平陽的深刻了解,也浸透著作者不俗的詩學眼光和非凡的理論造詣。
本書是一本專題性研究《詩經(jīng)》的著作。經(jīng)過長時間的研究與積累,作者圍繞《詩經(jīng)》中歷年來具有極大爭議性的問題:詩言志的內(nèi)涵、采詩與獻詩的關系、孔子刪詩的具體情況、雅詩的分類與生成、豳詩列入《國風》的原因,結合古今學者的研究成果,條分縷析,明辨是非,有理有據(jù)地提出了自己的觀點。本書資料詳實豐富,作者觀點簡潔明了,新穎而言之有
本書嘗試將“作家語言的個人風格”界定為作家一系列作品中反復而持續(xù)出現(xiàn)的涉及調(diào)音、遣詞、擇句、設格、謀篇等方面的變異修辭現(xiàn)象的總和。鑒于此,本書以變異修辭為切入點,對沈從文小說中反復而持續(xù)出現(xiàn)的涉及上述各方面的變異修辭現(xiàn)象的再現(xiàn)進行考察,以期對沈從文小說語言風格的整體再現(xiàn)情況作出評價。本書發(fā)現(xiàn)采用中西合璧的翻譯模式,既能
本書是我國的第一部詩歌總集,也是中國古代詩歌的開端,相傳由孔子選編。讀者可從中了解西周的社會民生、禮義倫理。該書也很大程度上也體現(xiàn)孔子儒家人本理念、民本思想、人文思想,以及孔子的詩教理念!安粚W詩,無以言”,足見孔子對詩教的重視。《詩經(jīng)心讀》是《論語心讀》作者柳恩銘博士的又一力作,為《詩經(jīng)》全譯、解讀本。每首詩均有注、
吳思敬(1942--),中國當代著名詩歌評論家,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詩探索》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國優(yōu)秀教師”,長期從事詩歌理論研究和中國當代詩歌批評工作,在海內(nèi)外詩歌界、學術界具有深遠影響。本書系學界探討吳思敬詩學思想的研究論集,分為”吳思敬詩學思想研究”“吳思敬印象”“吳思敬訪談”等,收入
本書對西南聯(lián)大詩人群的探討、研究,是將外部的文學社會學的考察與內(nèi)部的詩歌形態(tài)、創(chuàng)作辨析相結合,在理論、文本及歷史間的互動之中,兼采“社會性”與“文學性”的雙重視點,把社會歷史內(nèi)容、文本細讀等融為一體。一方面,從“文學場”的視閾切入,打破既往的研究范式對歷史復雜性的簡化、涂抹,在場域自身纏繞的內(nèi)部構成的透視中,立足文學社
《詩經(jīng)與楚簡類詩經(jīng)類文獻研究》,是姚小鷗關于《詩經(jīng)》及楚簡《詩經(jīng)》類文獻研究的文集。本書內(nèi)容主要有兩個方面。其一是有關傳世本《詩經(jīng)》的研究。由于作者《詩經(jīng)三頌與先秦禮樂文獻的演變》一書已由商務印書館出版,所以本文集主要是有關國風和大小雅的文章。其二是楚簡《詩經(jīng)》類文獻研究。近年來,出土文獻中多有《詩經(jīng)》類文獻或與《詩經(jīng)
本書為我國語言學界泰斗王力先生積幾十年勤求探討之功而成,堪稱研究漢語詩律學經(jīng)典之作。書分為兩部分:“導言”闡述了韻語的起源及其流變,平仄和對仗,句式和語法等有關知識、規(guī)律;“本論”分為5章,分別敘述近體詩、古體詩、詞、曲、白話詩和歐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