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對人民日報上發(fā)表的關于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專題文章的匯編。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包括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偉大建黨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雷鋒精神、焦裕祿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等;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新時期的改革開放精神、三牛精神、抗震救災精神、載人航天精
1924年8月,位于塘沽的永利堿廠正式出堿,開創(chuàng)了中國乃至東亞制堿史的第一頁。在創(chuàng)始人范旭東、侯德榜等人的苦心經營下,中國基礎化工出現(xiàn)鹽、堿、酸、肥齊頭并進的局面。七七事變后,永利這個吾國唯一的化學命脈被日寇占領,與其一脈相承的久大精鹽廠和黃海化學工業(yè)研究社也遭受重創(chuàng)。為保存民族化工火種,永久黃千余名員工及家屬攜帶機器
本書精選了長沙廣播電視臺融媒體欄目《總編輯調查》2020年以來的熱點文章,分為鄉(xiāng)村國是、創(chuàng)新驅動、院士來了、產業(yè)風云、人民至上、區(qū)域合作、以文化人、強基固本八個部分,通過對長沙這個城市樣本進行深度調查,講述了高質量發(fā)展故事。這一篇篇接地氣、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新聞,有高度、有深度、有溫度,有思想、有態(tài)度、有品質,可
本書是第一部全景式反映秦山核電站創(chuàng)業(yè)史的長篇報告文學。作品忠實記錄秦山核電站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國內走向國際、從歷史走向未來的創(chuàng)業(yè)歷程,通過大量的人物采訪、回憶和鮮為人知的史料,以文學的手法,深度挖掘中國自主核電建設的歷史,向世界展示“中國核電從這里起步”的紅色火種,展現(xiàn)企地共融、互相賦能的浙江創(chuàng)新發(fā)展模式
2.2萬余公里陸地邊境線,無數(shù)個忠于使命的身影挺拔如峰;300多個對外開放口岸,無數(shù)個恪盡職守的英才戍守國門。他們,就是國家移民管理警察,負使命,勇?lián)!第二屆“十大國門衛(wèi)士”評選結果揭曉之后,國家移民管理局與群眾出版社立即啟動“名家名編走國門”大型采風創(chuàng)作活動,特邀國內知名作家深入國門口岸一線,歷時4個月,累計行程數(shù)
《鄉(xiāng)村振興耀北疆》系列叢書是由12分冊組成!栋倜浾哐劾锏陌俅灏僮儭肥潜緟矔囊环謨,由赤峰市鄉(xiāng)村振興局聯(lián)合赤峰日報社,組織百名記者深入走訪赤峰市12個旗縣區(qū)的100個嘎查村編寫而成。本書以報告文學的形式,從每個村各自的特點入手,用鏡頭和筆觸生動記錄時代背景下的赤峰鄉(xiāng)村巨變和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深刻反映了赤峰地區(qū)脫
在激情燃燒的歲月,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人肩負著屯墾戍邊的國家使命,在亙古荒原創(chuàng)下了一個又一個奇跡。該書通過采訪參與兵團建設的眾多普通人物,以紀實文學的寫作方式,記錄他們的日常生活、情感經歷。書稿以普通的人、日常的事、凝聚的親情友情為素材,呈現(xiàn)兵團建設的豐富細節(jié),有生活中令人捧腹大笑的趣聞,有工作中解疑釋難的苦楚與快樂;有道
本書由盤錦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盤錦市精神文明辦公室主任趙書哲主編,共收入報告文學作品100篇,作者全部由盤錦市重要作家,尤其是在散文和報告文學寫作上成就較高的本地作家創(chuàng)作完成。本書約30萬字,主要撰寫了100位盤錦市建市以來各級道德模范代表人物,每篇文章約3000字,主要內容包括他們的生平、主要社會貢獻,尤其把筆墨放在道
《人間明暗》是知名紀錄片導演范儉的紀實文學作品。 多年來,范儉致力于紀錄片的拍攝,從汶川地震后失獨再生育家庭、武漢新冠期間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到詩人余秀華搖搖晃晃的人生……他用無聲的鏡頭凝視生命的兀自流動,對時代巨變下的人性、家庭的故事投入深切的關注。 范儉平視的目光,投向歷史與時代洪流下普
小鎮(zhèn)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