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時代,社會環(huán)境和媒介技術的變革不斷改造著新聞傳播的內容與形式。傳統(tǒng)的傳播載體在“互聯網+”的融合與轉型中不斷開展多方位的嘗試。張梅珍主編的《全媒體時代的傳媒發(fā)展與新聞傳播教育重構》根據2016年度“傳媒轉型與新聞傳播教育重構”論壇所發(fā)表的論文為核心,深入論述了全媒體環(huán)境下的傳媒發(fā)展與新聞傳播教育重構,為現代化進程
作者從敏銳的發(fā)現能力、開闊的宏觀視野、深邃的歷史眼光等12個方面,對一個好記者所應具備的素質和能力,作了詳實而有說服力的闡釋。這12個方面內容,由一個一個作者親歷的故事構成。講完故事,再告訴你一個一個道理。故事、道理、知識、技能講解相結合,對想知道怎樣煉成好記者的人大有幫助。
本書提出東北地區(qū)少數民族新聞傳播呈現跨境傳播和縣域鄉(xiāng)村傳播的“兩極格局”,并對其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發(fā)展狀貌和歷史功能進行了全方位的研究,這在學界尚未有先見。本文建構的研究方式和理論架構揭示了東北地區(qū)少數民族新聞傳播發(fā)展的總體脈絡與特色,在全球化的傳播語境中,其結論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本書運用傳播學、民族學、文化
報紙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中扮演的革新角色,在中國新聞史研究中已經得到充分關注與闡述,但對它所扮演非革新角色的研究才剛剛開始,該書專門研究不標榜革新目標的社會新聞。南京國民政府成立最初十年間,在原則上確認“西化”婚姻家庭規(guī)范為正式規(guī)范,在總體上將固有婚姻家庭規(guī)范變?yōu)榉钦揭?guī)范,造成一個新舊易位、互相角力的復雜社會空間。該書主
自2010年微博的正式運營并快速普及,我國公共輿情的形勢與格局開始發(fā)生深刻變化,公共輿情事件伴隨著新媒體時代到來而進入了“燃點低”“觸點多”的狀態(tài)。在教訓、經驗、學習與干預的共同作用下,我國公共輿論生態(tài)自2010年來經歷了不同階段的變化?疾旃草浾撋鷳B(tài)的發(fā)展,研究者們所采取的方法和角度各有不同,其中,對典型案例的關注
《中國近代各地小報匯刊》第六輯共輯錄《力報》、《實事白話游藝報》、《好萊]日蟆貳ⅰ緞≌f日報》、《吉報》、《申曲日報》、《海報》、《越報》、《誠報》、《戲報》、《飛報》、《真報》、《力報》、《活報》14種小報。本書是研究近代史不可或缺的稀見原始資料,具有重要的出版意義。1、小報是中國近代社會全面、詳盡的巨型日志,是一座
本書全景呈現了2016~2017年北京新聞出版廣電業(yè)的發(fā)展概況和新情況、新亮點,對今后幾年的發(fā)展趨勢進行預測,并提出意見和建議;對北京圖書、期刊、報紙、音像電子、印刷、發(fā)行、出版物進出口及版權貿易、數字出版、廣播影視、網絡視聽新媒體等行業(yè)細分領域的發(fā)展情況和熱點進行了盤點,深入探討各分領域今后幾年的發(fā)展態(tài)勢,針對存在的
本書以“新媒體社會責任”為主題,對國內主要新媒體平臺進行全面考察,對新媒體社會責任履行情況進行歸納;對典型新媒體類型進行社會責任評估,主要評估對象為:傳統(tǒng)媒體微博、視頻直播網站、網絡募捐平臺、傳媒與政務類公號和大型商業(yè)網站;以新媒體傳播中的典型現象、熱點議題和重點人群為研究對象進行分析;對2016~2017年發(fā)生的重大
《融合·重構·創(chuàng)新:新聞學研究的現實與未來》為傳播大視野叢書,全國新華書店經銷,北京璽誠印務有限公司印刷,2017年11月第1版,2017年11月第1次印刷。主要內容包括: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與新聞史研究、融媒語境中的新聞實踐、社會輿論、社會事件與社會治理等。
時空成霰:媒體職場隨想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