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2020年考古報告集。收錄考古調查、發(fā)掘簡報及鑒定分析報告23篇,先秦時期簡報包括四川茂縣沙烏都遺址2017、2018年度調查簡報、成都市金牛區(qū)天回鎮(zhèn)街道石門二組、萬圣九組綠地項目商周遺址發(fā)掘簡報、成都市金牛區(qū)天回鎮(zhèn)街道白塔社區(qū)7、9、10組公園綠地項目商周遺址發(fā)掘簡報、2020年成都市溫江區(qū)前
2021年9月18日,備受期待的龍門石窟藝術對話特展“銘心妙相”在上海大學博物館展出。展覽由上海大學和河南省文物局主辦、上海大學博物館和龍門石窟研究院承辦,這是世界文化遺產龍門石窟國寶級文物首次在上海集中亮相,同時也是主辦雙方在文博領域戰(zhàn)略合作框架下的首個工作成果。龍門石窟進入上海大學,為全校師生更好地認識源遠流長、博
本書分為綜述、正文和附錄三部分。正文部分包含四章,分別以區(qū)域特點為依據進行分類排序,其中第一章為杭州地區(qū)石窟造像病害調查,以杭州西湖北山、杭州西湖南山和杭州余杭、臨安、富陽、桐廬、建德石窟造像為順序編排;第二章為臺州、溫州地區(qū)石窟造像病害調查,以臺州地區(qū)、溫州地區(qū)石窟造像為順序編排;第三章為紹興、寧波、舟山地區(qū)石窟造像
本書共分三個單元:第一個單元“文以治國”,通過展示宋代文人文房用具,還原宋代科舉教育、禮樂文治。第二單元“武能安邦”。通過對宋遼金元冷熱兵器的展示,還原當時宋與北方遼金真實的軍事態(tài)勢,以及大宋軍人們保家衛(wèi)國奮勇殺敵的精神。第三單元“都市繁華”。通過瓷器、金銀器等各類豐富的雜項文物,展示宋代,特別是南宋臨安“市列珠璣,戶
本書為明代民窯青花瓷紋飾的大眾人文讀物,該書簡要介紹了明代民窯青花瓷生產的歷史背景,以及各時期民窯青花瓷紋飾的藝術特色,作者從中國文化傳承的角度進行專題展示研究,結合大量的實物圖片分析,用通俗易懂、流暢自然的語言,深度解析明代民窯青花瓷紋飾的藝術特點和文化寓意,讓讀者更為直觀地了解民窯青花瓷紋飾所表達的人文內涵。書稿分
本書是《真實與方法--中國音樂考古學導讀》的續(xù)編。近十幾年來,中國音樂考古學成為音樂史學中學科意識最強、發(fā)展速度最快、對音樂史學乃至音樂學推動最大、影響最廣的學科之一。本書從器物發(fā)掘、研究成果、學科理論方法、國外研究等維度出發(fā),一方面整合近十年來中國音樂考古學的優(yōu)秀成果,將該學科的基本特征與發(fā)展面貌呈現在讀者面前,另一
本書內容講述:青花瓷(blueandwhiteporcelain),又稱白地青花瓷,常簡稱青花,是中國瓷器的主流品種之一,屬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鈷料燒成后呈藍色,具有著色力強、發(fā)色鮮艷、燒成率高、呈色穩(wěn)定的特點。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見端倪
本書為浙江省博物館《金石書畫》第六期特展圖錄,收錄先秦至五代81種珍稀善本碑帖,其中含有刻帖6種,均為首次面世。稀見善本如宋本3種《北宋拓唐懷仁集王羲之圣教》《南宋拓唐九成宮醴泉銘》《南宋拓唐皇甫誕碑冊》,初拓本《初拓東漢裴岑紀功碑》《初拓北魏鞠彥云墓志冊》等,和經黃易、端方、戚叔玉、楊守敬、梁鼎芬、李葆恂、金蓉鏡等人
本書除自序外,分四編內容:第一編“簡帛與詩樂”主要利用簡帛文獻探討上古詩樂問題,如南樂源流及與大舜古樂的關系;安大簡《詩經》“六風”為子夏在魏國西河講學,為魏文侯制禮作樂所作《詩抄》。第二編“簡帛與楚辭”探討戰(zhàn)國楚歷與屈原生年的推算問題、秦漢隸變與屈賦二十五篇問題。第三編“簡帛與子學”探索孔子早年觀周問題。第四編“簡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