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周易》研究,21世紀新易學、《周易》奠定中華民族精神根基、《周易》是21世紀中華文化繁榮昌盛重要的思想資源、論文人畫的易境、解析《易傳》的形而上學思想、《周易》所見器物考、試論《周易》的社會管理思想、從天人關系的相對性看早期儒者的人格意識;下篇:易學史研究,馬融與費氏《易》的傳承、從寂然至無到
《老子學刊》2024年第1期(總第二十三輯),收錄了14篇專業(yè)學術論文及文章,圍繞老子《道德經》、道家道教文化以及其他傳統文化等領域,通過“老子專題研究”“道學研究”“傳統文化與三教關系研究”“書評”等版塊,專題研究、特稿、專論等形式,從哲學、宗教學、文獻學、歷史學、倫理學等多個角度分析了老子《道德經》的思想淵源及其歷
本書是傳統經典《大學》《中庸》的通俗講讀本。《大學》是儒家闡述治國平天下的一篇政論文,是儒家“入世”思想的全面體現!吨杏埂返闹黝},在于闡述中庸之道最完美、最高的道德。同時,在方法論上,它又倡導在認識、處理問題時,選擇一個正確的立腳點,既反對“過頭”又反對“不及。本書是明代萬歷年間大學士張居正給萬歷皇帝講解《四書》的講
本書稿為山東省高等學!叭寮椅幕c文學關系研究”創(chuàng)新團隊項目(編號:2020RWC004)成果,受中國海洋大學一流大學建設專項經費資助。主要立足儒家文化開展研究,分析儒學的發(fā)展研究,探討儒學與古代文學的關系,并立足儒家文化視域分析古代文學諸文體、著述與創(chuàng)作。成果深入研究了儒學與經學本體問題,揭示了古代儒學與古代文學的關
《論語》是中國讀書人的必讀書,對中華文化的發(fā)展產生了巨大影響。但由于《論語》具有簡略性、片段性和跳躍性特點,加上時代和社會生活的變遷,一般人很難讀懂。讀懂論語,必須進入書中情境,與圣人心心相印。如何“入境”,有不同的方式。明代圣儒王陽明有一條“心學”路徑,《傳習錄》記錄了他對《論語》等書義理的闡述,其所見合情合理。惜其
郭店楚墓竹簡本《老子》是目前發(fā)現的最早的《老子》文本版本,郭店楚墓竹簡本《老子》在分章和文字內容等方面,與其他各本有很多不同,對研究《道德經》的源流和思想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書稿主要以郭店楚墓竹簡本《老子》為底本,竹簡本缺失的按帛書甲本對文字進行注釋解析,以《周易》卦的順序和內容為基礎,試圖還原《道德經》原創(chuàng)本的章節(jié)數,
《實用解讀》是一本逐句解讀《周易》的專業(yè)圖書。全書六十四卦,附以孔子《象》傳等內容,全書總共有卦名卦象、卦辭原文、注釋、翻譯、名家賞析等五個部分,以唐李鼎祚的《周易集解》為底本,參照參校本,吸收其他各家學說,對周易進行專業(yè)、準確的專業(yè)解讀。全書重在通釋卦辭之意,在注釋中以解釋文字、理通句意為主,翻譯簡潔準確,并附錄名家
《道德經》又稱《老子》,是春秋時期老子所著,對后世影響極大,F主要通行的版本有四種,即“帛書甲本”“帛書乙本”“河上公本”“王弼注本”。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了《帛書道德經》,因內容與字體不同,分為“帛書甲本”和“帛書乙本”。本書將“帛書甲本”“帛書乙本”“河上公本”“王弼注本”的原文逐一進行對比錄入,并對
本書稿是一部關于《老子》內容的通俗闡釋讀物。作者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之上,對其進行了重新校訂、翻譯以及釋讀,并結合現代生活的語境,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解讀《老子》。書稿的章節(jié)依照通行本中《道經》和《德經》這兩部分劃分,總計八十一章。每章先是引用《老子》的原文,接著予以概括性的解釋,隨后再分項詳細說明。作者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始終秉
本書采取“原文—直譯—意譯”對比形式對《易經》進行解讀,同時附加注釋作為輔助,對不常見字進行注音力求閱讀無障礙,力圖通俗易讀。在此基礎上,對《易經》深入闡釋,包括宗旨—體會—水釋!白谥肌睂Ρ矩阅毘鲆,言簡意賅;“體會”主要闡述該卦借鑒及啟示,運用《史記》《資治通鑒》等史書故事進一步闡釋!八尅苯Y合水的實際,將《